小暑

《黃帝內經》曾言夏日的養生:「夜臥早起,無厭於日,使志無成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洩。」這個時節是合適晚些睡、早些起床的,而多曬些太陽也有益於養陽,還需保持心平氣和,天氣燥熱更需要保持心情的舒暢、氣血和緩,那才是夏日的養心之道。除此之外,在家也要多做一些運動以及肌肉訓練,來確保肌肉堅實有力,盡可能活動身體,才能保持身心的愉快與平衡。

西瓜性寒、味甘,能清熱解暑,富含大量的水分,因此不但有止渴良效,還有降血壓、解酒的良效;連中醫都稱之為天然的白虎湯,可以用來緩解發炎。還不趁這個時候去抱一顆西瓜回家解暑?除了西瓜之外,夏日也是去海邊採蛤蜊的時節呢! 蛤蜊是平性,在五行中屬脾土,有調整營養失衡、治療腳氣的功效,還有利尿、消除水腫的功用。而比目魚則是甘性、溫性,且有補氣功用的食材,在五行中屬脾土,可強健腸胃。如若想要在夏日裡來一點海鮮的話,推薦你吃些蛤蜊和比目魚來食補啦!

夏至

最近是不是比較容易失眠呢?夏至的晚上比較容易因為多夢而睡不好,所以在這段期間要特別學會把不愉快的事情拋諸於腦後,讓過去成為過去,成為過眼雲煙。

天氣相當炎熱,易使人傷津耗氣。而紅豆是平性,在五行中屬心火,有緩解壓力、平靜心情的效用,尤以在夏季服用,對心臟有很大的助益,還能改善水份代謝及腹瀉問題,相當推薦你沒事就來碗紅豆湯呢!

另外,也可以多吃蓮子,蓮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,有穩定情緒的效果,讓人有穩定心神,以及緩和心境上的不穩定,幫助睡眠等功用!除此之外,若想在夏日滋補身體的話,羊肉具乾性與熱性,亦有相當的補血作用,可以強化身體,使人精力充沛唷!讓我們在高溫之下,也做一個精神飽滿穩定的人吧~

芒種

俗語曾言:「芒種夏至天,走路要人牽;牽的人要人拉,拉的人要人推。」可以看的出來,溫度住漸升溫的狀態下,從芒種開始會讓人產生一種慵懶的氛圍,而潮濕高溫的環境使人加快新陳代謝、能量增加消耗、汗流浹背,會讓人容易處在一種頭腦不清醒與食慾不振的狀態。

所以在飲食上,須以清補為主,也得多加攝取一些祛暑益氣、生津解渴的食物。小黃瓜在五行中屬心火,有除熱利水的效果,也是優良的補水蔬果;若將它運用在濕敷上有消水腫的用處,在瘦身上也是很好的選擇。蕎麥在五行中屬脾土,有益於治療水腫、上火、憂鬱等功用,其成份「芸香苷」是類似維他命的物質,有收縮血管、強化毛細管壁的效果,也能有效防預腦部出血。

大寒

大寒是在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,也符合其名,日子會在寒冷的天氣中度過。雖然到了大寒已到了四九,但有些地方習俗,從一九起便要喝上雞湯,老母雞與人參、枸杞…等中藥材一同燉煮,在這樣冬令進補的好日子裡喝上一碗,既美味滋補,也能夠讓身體在寒冷中熱起來。古語曾言:「大寒大寒,防風禦寒,早喝人參、黃耆酒,晚服枸杞地黃丸。」藥補的方式,可讓氣虛的人,喝一些人參湯、可以飲酒的人也可以喝一些藥酒;食補的方式呢!陽虛的人建議以溫補的羊肉、雞肉來進補,陰虛的人則可以多吃一些鴨肉、鵝肉為自己身體調養。

小寒

過了冬至,我們迎來最寒冷的節氣-小寒,到立春前的這一個月都會很冷。自古以來寒為陰邪,所以這樣的濕冷很容易傷及人體的陽氣,在日常的飲食養生需要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補強身體。在這段期間,有在臘月初八「喝臘八粥」這個習俗,據清.富察敦崇的記載《燕京歲時記.十二月》:「臘八粥者,用黃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紅江豆、去皮棗泥等,合水煮熟,外用染紅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紅糖、瑣瑣葡萄,以作點染。」臘八粥也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一天修成道,被稱為「佛粥」、「福德粥」、「福壽粥」,可以吃一點讓新的一年也沾染一些福氣唷!

冬至

關於「冬至」有這樣的俗語流傳:『冬至大過年』。主要是描寫冬至這個節氣和禮俗和過新年差不多,也反映出這個節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。在二十四節氣他是最早被制訂出來的,也是北半球全年白日最短、夜晚最長的一天,古時甚至將它視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,一般被稱之為「亞節」。

自周朝起,冬至便是一個重要祭天與祭祖的節日,甚至在文人雅士之中,還要進行賀冬、拜冬的祝賀儀式,以往還為此放假,讓人們可以過一個「安身靜體」的節日。冬至也代表了進入「九九」的第一天,在傳統中國文化中「九」是一個至高的陽數,在這一天陰氣會到達頂點轉衰,而陽氣則逐漸上升,所以陰陽在這一天會達到一種平衡,因此被視為吉日。

大雪

《月令七十二集解》:「大雪,十一月節。大者,盛也。至此雪甚矣。」入冬來的第三個節氣,許多北方的地區開始下起了大雪,而北半球的晝短夜長的天候,也影響著人們的作息,故有「大雪小雪,煮飯不息」的民諺,用以形容白日短到一天內需連做三頓飯。

有些地方有「小雪醃菜,大雪醃肉」的習俗,家家戶戶將魚肉加上香料及鹽來醃製,並且掛在屋簷下曬乾,以迎接新年。在大雪的節氣裡,最忌無雪,因為雪對農作物的有益處,既保溫,還能讓土地休養,更能防止病蟲害發生,所以『雪』是一個吉兆唷!「冬日進補,開春打虎」也是拿來描述這個時節的俗語,此時進補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,並促進新陳代謝,緩解畏寒的老毛病唷!建議大家多吃點高蛋白質、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囉!

小雪

近日來雨水綿綿,氣溫逐漸降低,我們迎來的節氣便為「小雪」,它和以往的雨水、穀雨…等節氣一般,是一個反應降水的節氣。古籍群芳譜對於這個節氣的描寫為:「小雪氣寒而將雪矣,地寒為甚而雪未大也。」雖然天氣轉為寒冷,有些地方從降雨轉為了降雪,但因為雪量還未大,所以才稱之為小雪。

小雪有三候:「一候虹藏不見,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,三候閉塞而成冬。」一是代表著小雪時節雨季過去了,飄下的只有雪花,所以彩虹自然也就不會出現了;二則是說天空中的陽氣上升、土地的陰氣下降,所以導致陰陽不調、天地不通的狀況,所以才會形成閉塞,轉入嚴寒的冬天。雖然看似萬物失去了生機,但農諺卻如此說:「小雪雪滿天,來年必豐年。」下雪使得一些病菌與蟲害獲得了緩減,有讓土壤有機物分解,增強土壤的肥力,同樣的道理運用到人的身上,或許因為寒冷的天氣需要更多的休息,但也可以讓我們在來年行得更長遠的路,為了生也需要息,方可生生不息。

立冬

時節來到了立冬,標誌著季節也從秋轉成了冬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是這樣描述這個節氣:「立,建始也。冬,終也,萬物收藏也。」冬季的開始,則是秋季的作物已收晒完成,動物也準備躲起來冬眠了。
民間在此時也有「入冬日補冬」的食俗,認為除了天氣轉寒,要格外補充身體營養外,也要犒賞家人勞動一年的辛勞,所以今天是個進補
的好日子啦!食補可以為你帶來滿滿的元氣啦!所以還不快拉著家人、朋友去吃吃薑母鴨或者羊肉爐吧~~
立冬的節氣意味陽氣潛藏,陰氣極盛、草木凋零,萬物皆趨於休止,自古在秋冬之際的季節轉變,時節轉換時有許多觸動人的情思,引起
生命意義的感受,所以此時正適合養精蓄銳,為來年做準備。

寒露

在自然萬物,也應變這樣寒氣漸長,有著寒露三候:初候鴻雁來賓、二候雀入大水為蛤、三候菊有黃華。說明這個季節裡,鴻雁南飛要遷徙去南方溫暖的地方,也只剩最後一批的遷徙了;而第二候則有點像是神話傳說一樣,說著雀鳥因為感之深秋寒冷,所以會變身為蛤蜊,潛入大海之中;三則在說,多數的花木都在春夏,吸收陽氣而綻放,但菊花卻不一樣,他是吸收著深秋的陰涼而開得燦爛,其花的姿態也與晚秋的時景相應。

秋分

古籍《春秋繁露〉曾言:「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」因此過了秋分後,便迎來了晝短夜長的現象。

你是不是也越來越能感受到秋天的涼意了呢?俗諺道此時為「ㄧ場秋雨ㄧ場寒」的時刻,每下一場雨,跟隨的就是越來越冷的溫度,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,記得把外套給帶上,不然就會不小心著了涼唷!

由於天氣日漸寒涼,秋日的養生之道在於益肺潤燥,要多多地加強喝水來抵抗秋日之躁氣,少吃辛辣,益可多吃些溫潤的食物:如糯米、蜂蜜、梨子…等。還有,秋蟹正趕在時節上,會又大又肥嫩唷~來準備享用一餐螃蟹大餐吧!

白露

你可也感受到近日秋日的涼意襲來呢?

白露是進入秋天的第三個節氣,也是反映了自然界氣溫變化的一個標誌,此時的冷空氣逐漸轉強,會帶來一定幅度的降溫,而早晨的草木就會有露水,也代表著真正的迎來秋天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「白露」為:「水土濕氣凝而為露,秋屬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氣始寒也。」古人以四時配合五行,秋屬五行中的金,以「白」形容秋露係因氣溫降低之下,水氣凝結為小露珠,經過陽光的反射,看起來就像是白色一般,這就成為這個節氣裡最具代表的物候特徵。

立秋-父親節

父親的愛,往往不如母親的直接,就比如立秋的到來,你以為溫度就要驟降,但實際卻不是,還有可能是節節攀升,因為父親的愛承載了他深刻的期盼與愛護。直到過了多年之後,我們仍會侃侃而談說道哪來的那麼多個一百公尺,在笑鬧之際,沒有說出口的是:「謝謝,謝謝當年的你不斷相信我可以,從那之後,每個人生低谷時,我總想再奮鬥一百公尺,再一百公尺就好。」於是,我在父親的身上,學會了咬緊牙關的堅持與勇敢,也總是在登頂時,感受無比的成就與幸福。

大暑

古人謂之大暑為:「炎熱之極也。」烈日當空,讓我們來到了熱氣蒸騰的時刻,熱到極點也意謂了高溫警報、雷陣雨和颱風將頻頻出現了。你知道嗎?溫度最高、陽氣最盛的時節,是最宜「冬病夏治」的,那些容易在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(如:慢性支氣管炎、氣喘、風濕…等),在此刻便是最佳治療時期呢!想要冬天還是一尾活龍,就需要在此時採取重點防疫,好好調養喔!

小暑

「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」是的,這樣可愛的一句話,解釋了未來一個月、兩個節氣,是太陽公公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刻,要將大地烤的熱氣騰騰,讓我們汗流浹背地過日子,所以接下來的夏日,要記得準備好消暑聖品來度日哦!